陈明龙
学术学位博导
职称:教授
68303115
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chenminglong2001@163.com
专业:内科学(心血管病)
个人简介

二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特聘教授(A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心律学会国际事务部主席。

国际四大学会官方杂志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Journal of ArrhythmiaHeartRhythm Case Reports,JACC Asia编委,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副主编。作为亚太心律学会组长参与国际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指南编写,并作为亚太地区代表参与国际房颤消融指南编写,作为通讯作者主导国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指南编写。

擅长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诊治,特别擅长于房颤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肯定。曾多次于海内外大会上进行手术演示,技术推广辐射全国乃至国外。其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创持续性房颤的个性化消融策略,目前已在国内外医院推广开来,被行内专家称为“南京方法”,目前已被全球多个指南广泛推荐。

曾被评为“国之名医-卓越建树”,江苏省“十大医德标兵”,曾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特等奖1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1项。

目前主持数项国际及国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基金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均为国内外知名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包括Stroke, Circulation: 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 Heart Rhythm,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 Europace, PACE,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以及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等。并曾有文章被心内科教科书Braunwald's heart disease引用1次,被美国和欧洲的《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指南》各引用三次。

 

发表论文
教材专著
科研成果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近5年完成的科研项目

研究方向

(1) 分支型室速的“左后分支激动出口处横向线性消融”(2)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激动起源-激动爆发”新理论及消融新策略(3) 发现起源于右侧希浦系统的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并明确其有效治疗药物及相应的消融方法(4) 通过穿隔支静脉径路消融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5) 创立“标测窗口重置理论”,治疗房颤消融后房速(6) 消融远离房室环的心房插入端成功治疗常规消融多次失败的右侧旁道(7) 发现线性消融导致局部折返性心动过速,明确其致心律失常性(8) 创建心脏外科术后房速导管消融的“三灭二”理论,使此类心律失常消融后的复发率由30-50%降低至5.9%(9) 提出预防外科术后房扑的新型“反7字”切口术式,彻底预防外科术后切口相关性房速(10) 风心换瓣术后房性心律失常集治疗和预防为一体的消融策略(11) 慢性房颤的个体化消融策略,其初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Cir AE上,意大利学者同期进行述评,认为该方法为房颤治疗的重大进展;(12)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心内膜及心外膜联合消融(13)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内外科杂交手术治疗(14) 创建房颤伴卒中二级预防的立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