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良
学术学位硕导
职称:研究员
***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个人简介

基本情况

姓名:王先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4

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电话:010-50930231

 


受教育情况:

199509200007月,安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本科

200009200307月,安徽医科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

200309200607月,华中科技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工作经历:

2006年08月-2009年11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健康室 助理研究员

200912-201602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健康室 副研究员

201203-201203  荷兰RIVM研究院 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高级访问学者

201405-201407  瑞典UMEA大学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高级访问学者

2016年03月-2016年06月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 副研/执行室主任

2016年07月-2019年6月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 研究员/副室主任

2019年06月-2019年12月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环境健康防护室主任/研究员

2019.12-至今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室内环境健康室主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或学科专长

典型环境因素的表观遗传危害效应识别评估与分子机制;室内环境健康损害早期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室内环境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来源解析及风险控制策略等。


本人现从事主要研究方向的特点和意义

从国家层面关注和研究我国典型室内环境健康问题的污染特征、演变规律、健康危害及其风险防控对策。主要关注的具体研究方向:(1)我国居室等各类室内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污染特征及其来源。(2)开展室内典型环境因素对儿童等敏感群体的健康损害效应规律,从环境表观遗传学的角度研究早期损害的分子机制等。(3)开展主要室内环境因素的人群暴露评价、健康风险表征及其风险防控对策研究。针对典型危害因素、重要活动区域、主要敏感人群和重要健康危害效应等,研究住宅居室、重要场所等室内环境的健康损害基础规律及健康风险防控先进技术,为我国建设健康家庭、健康场所等发挥科学支持作用。



主要科技成果:

围绕环境健康危害防控基础创新需求,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的科研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支持28项,发表期刊论文 143 篇(SCI/EI 36 篇),主(参)编著作 6 部。获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201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七,2018),环境保护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2014);授权发明专利 4项(第一),主(参)编环境卫生标准和健康防护指南 4 项。主要业绩如下:

①提出污染因子对人类基因甲基化稳态干扰能力是其健康危害内在属性的论点:率先创立一种污染物去甲基化新型健康风险定量评价新技术,污染物的综合去甲基化能力成为环境健康风险管控关注的新靶点。②探索了流域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特征污染物二阶段筛选技术方法,流域水污染暴露区域划分方法;开展了综合环境遗传毒性监测案例研究。创新了环境健康问题调查基础理论提出了环境健康传导链特征分析是设计区域环境健康调查方案的技术关键,四大功能角色定位以及 九步运行实施机制。积极参与环境健康管理技术支持参与完成中国环境与健康宏观战略研究工作;参与编写完成了十二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等;助力环境健康工作条例纳入环境保护法。创新和拓展环境健康防护业务工作明确了环境与健康防护宣教,环境与健康防护技术研发和效果评估,环境与健康应急防护技术服务等三大方向。牵头启动了典型城市室内环境健康影响调查评估等。⑥大力推进环境健康促进与风险交流负责运管环境与健康微信号,打造我国环境健康素养培育技术体系;启动第一届环境健康宣传周,所在团队被评为2017年度顶级学科宣传团队。


 

发表论文
教材专著
科研成果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近5年完成的科研项目

研究方向

典型环境因素的表观遗传危害效应识别评估与分子机制;室内环境健康损害早期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室内环境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来源解析及风险控制策略等。